發布時間:2025-07-18 人氣:11 作者:天之恒
在加拿大市場準入的征途上,醫療器械注冊認證(Medical Device Licence, MDL)是必經關隘。而精準的產品分類,則是叩開這扇大門的第一把鑰匙。加拿大衛生部(Health Canada)下屬的醫療器械局(Medical Devices Bureau)依據器械的預期用途、使用風險程度及作用機制,構建了一套嚴謹的四級分類體系(Class I 至 Class IV),風險等級逐級遞增。
分類核心:風險等級
Class I(最低風險): 這類器械通常設計簡單、風險可控。例如基礎的無菌紗布敷料、常規檢查手套、普通壓舌板等。它們對使用者和患者構成的風險最低,注冊要求相對簡單(通常為機構注冊)。
Class II(中低風險): 風險略高于Class I,需要更多控制措施確保安全有效。常見產品包括注射器、手術刀片、部分縫合線、隱形眼鏡護理液、電子體溫計、部分診斷軟件等。進入市場通常需要獲得器械許可證(MDL)。
Class III(中高風險): 這類器械通常用于支持或維持生命,或植入人體,或存在潛在的顯著風險。例如骨科植入物(如人工關節、脊柱植入物)、心臟起搏器、人工晶狀體、透析設備、部分呼吸機等。其注冊要求最為嚴格,需要詳實的技術文件與科學證據支持。
Class IV(最高風險): 此類器械風險最高,常用于生命維持、植入人體關鍵部位或涉及重大技術突破。例如人工心臟瓣膜、植入式除顫器、神經血管支架、某些新型基因檢測設備等。其審批過程極其審慎,需提交全面深入的安全性、有效性及質量證據。
決定分類的關鍵因素
產品最終歸于哪一類別,并非主觀判斷,而是由一系列客觀要素綜合決定:
使用方式: 器械是用于診斷、治療、監測、緩解疾病,還是用于支持人體結構/功能?例如用于監測血糖的設備與用于植入的關節,風險截然不同。
使用持續時間: 是短暫使用(<60分鐘)、短期使用(<30天),還是長期植入(>30天)?長期植入物風險自然更高。
侵入性程度: 是作用于體表(非侵入性),還是通過體腔開口進入(侵入性),抑或直接穿透體表/體腔(植入性)?手術手套(Class I)與植入式心臟瓣膜(Class IV)的侵入性差異決定了其分類。
作用部位: 是作用于中樞神經系統、心血管系統等關鍵系統,還是作用于體表?作用于關鍵系統的器械風險更高。
能量來源: 是否依賴電能、核能或其他外部能源?例如電動手術鋸的風險高于手動骨鋸。
藥理/代謝作用: 器械是否包含或依賴藥物、生物成分發揮主要作用?如含抗生素的骨水泥,其分類需特別考慮藥物成分的影響。
與人體接觸性質: 接觸的是完整皮膚、損傷表面、還是血液或內部組織?接觸血液的器械(如透析器)風險高于接觸完整皮膚的器械。
分類流程與資源
制造商可通過以下途徑確定產品分類:
官方指南: 首要依據是加拿大衛生部發布的權威文件《醫療器械法規指南:醫療器械分類》(Guidance Document GD210: Classification of Medical Devices)。
分類規則庫: 利用衛生部官網提供的在線醫療器械分類數據庫進行查詢。
正式申請: 對于復雜或存疑的器械,可向衛生部提交正式的分類申請(Request for Classification),獲取官方書面決定。此步驟對后續合規性至關重要。
常見誤區與重要提醒
組合產品: 若器械整合了藥物(如藥物涂層支架)或生物成分,其分類可能受這些組分主導,需特別評估。
軟件即醫療器械(SaMD): 獨立運行的醫療軟件(如AI影像診斷軟件)同樣需分類,依據其對患者健康決策的影響程度(Class I 到 IV)。
動態性: 產品設計、預期用途或技術的重大變更可能影響其分類。例如,一個原本用于皮膚表面的Class I設備,若新用途涉及進入體腔,可能躍升至Class II或更高。
分類決定后續流程: 準確分類直接決定注冊路徑的復雜程度、所需提交資料的深度(如Class III/IV需詳盡的技術文件和臨床證據)以及審核周期長短。誤判分類將導致申請被拒、上市延遲或合規風險。
理解并正確應用加拿大醫療器械分類規則,是企業合規高效進入這一重要市場的戰略基石——精準分類是合規之路的起點,更是產品成功登陸北美北境的關鍵一步。